脊柱侧弯的早期症状,快来对照一下

摘自:十堰市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中心 2024-07-06 643

据统计,目前我国脊柱侧弯患者超300万,并以每年30万的速度递增,其中超过半数为青少年。脊柱侧弯成为继肥胖症、近视之后,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“杀手”。

脊柱侧弯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,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了!

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偏离正中位置,身体向一侧弯曲的骨骼畸形,包括特发性脊柱侧弯,先天性脊柱侧弯、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弯等。其中,特发性脊柱侧弯是最常见的类型,约占总数的75-80%,指原因不明的脊柱侧弯。根据其发病年龄又分为婴儿型(0-3岁)、幼儿型(3-10岁)及青少年型(10岁后)。

 

如果把人比作一个大房子的话,脊柱就相当于是房子的大梁!它是人体的中轴骨,由五部分组成,即颈椎、胸椎、腰椎、骶椎、尾椎。其中颈椎有七节,胸椎有十二节,腰椎有五节,“大梁”周围布满了肌肉和韧带,维系着 “大梁”的稳定性。

一旦“大梁”发生弯曲变形,首先受到伤害的就是附着的肌肉和韧带,会形成肌肉及韧带的慢性损伤,接着可能会影响胸廓、腹腔等这样的“小房间”。

随着病情的加重,脊柱变得越来越弯曲,肌肉和损伤被越拉越长,变得松弛,“小房间”也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。

临床上,脊柱侧弯的诊断标准是通过站立位下的正位全脊柱X光片,当医生测量发现脊柱侧弯度数大于10°时,即可诊断为脊柱侧弯。

相反,若度数小于10°,则一般不被认为是脊柱侧弯,而是属于脊柱不稳定的状态。尤其对于体态不良的青少年,在筛查时可能会发现脊柱存在0-10°的弯曲变化,虽然并未达到脊柱侧弯的程度,但仍需警惕。

脊柱侧弯是典型的无声病魔,初期无疼痛感、脊柱变形不严重,但由于很多人对脊柱侧弯缺乏基本的认知,缺乏防治措施,进而容易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期。随着脊柱侧弯的不断加重,会引起较大危害。

因此,越早被发现,治疗的方法就越简单,效果也越好。

脊柱不稳定会发展成脊柱侧弯吗?有些家长会问,如果孩子现在的状况并不被诊断为脊柱侧弯,是否意味着未来也不会发展成脊柱侧弯?对此,医生的回答是不一定。

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成因复杂,难以预测孩子的脊柱生长变化。然而,脊柱不稳定的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,由于不良体态和姿势的影响,脊柱弯曲度数有可能加重,进而发展成真正的脊柱侧弯。

面对脊柱不稳定的状况,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?

首先,进行全面的体态评估是关键。这有助于找出可能影响孩子姿势的不良身体因素,如足弓不平衡、长短腿、骨盆旋移等。脊柱侧弯具有很多特征性的改变,如双肩不等高;上肢不等长;两侧肩胛骨一高一低,脊柱偏离正中位置等。

通过运动康复训练和下肢生物力学0调整,可以纠正这些不良因素,并教育孩子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保持正确的姿势,加强核心力量的锻炼。

日常生活中,家长可以定期观察孩子的背部,看有没有外形方面的异常。一旦怀疑有脊柱侧弯,建议到医院拍脊柱全长X线片可以明确诊断,根据侧弯的严重程度,选择保守或者手术的治疗方法。